首先啊,咱得了解背景,走进诗人内心。每一首古诗词都是诗人感情和想法的结晶,这些感情和想法跟他们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那可是紧紧绑在一起的。了解诗人创作时的时代背景,就好比拿到了一把能打开古诗词大门的神奇钥匙。
就拿杜甫的《春望》来说,这诗是在安史之乱的时候写的。那时候国家乱成一锅粥,老百姓都到处逃难。知道了这个背景,再去读“国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”,你就能深深感觉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心,还有对山河破碎的痛心。你就想象一下,原来热热闹闹的都城,现在破破烂烂的,全是杂草,诗人站在这荒凉的城里,心里得有多凄凉、多悲愤啊!所以答题的时候结合背景,就能更准确地抓住诗人的感情和诗歌的中心思想。
要抓关键词,感受诗词意境。诗词里的关键词就像夜空中闪闪发亮的星星,能给我们照亮理解诗词的路。这些关键词可都是诗人精心琢磨出来的,里面藏着好多感情和深刻的意思。
像王维《使至塞上》里“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”,“直”和“圆”这俩字就是关键中的关键。“直”字让咱好像看到那孤独的狼烟,直直地往天上冲,一下子就体现出沙漠又大又安静;“圆”字把落日的圆润、柔和画了出来,和大沙漠一对比,那雄浑壮阔的意境就出来了。答题的时候抓住这些关键词,分析它们的效果,就能更好地品出诗词的意境美。
要分析意象,把握情感脉络。意象就是诗人用来装感情的具体东西。不同的意象在古诗词里常常有固定的意思。比如说,月亮一般就代表思念、团圆;柳树就和离别有关。
在柳永的《雨霖铃》里,“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”,寒蝉、长亭这些意象就造出了一种凄凉、伤感的气氛。寒蝉叫起来就让人觉得悲凉,长亭又是古人送别的地儿,看到长亭,就会想到离别时的舍不得和惆怅。所以看到诗词里的意象,就得马上想到它们代表的感情,这样就能抓住诗人的感情线。答题的时候,把意象的意思和作用分析准了,答案就能更有深度。
要关注手法,体会艺术魅力。古诗词里经常用各种表现手法,像比喻、拟人、夸张、对偶啥的,这些手法能让诗词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。
比如说李清照的《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》里“知否,知否?应是绿肥红瘦”,用了拟人手法,把“绿”“红”当成叶子和花,“肥”“瘦”把叶子多、花朵少拟人化了,一下子就把暮春时候的景象变化写活了,还透出诗人对时光溜走、美好东西没了的可惜。答题的时候,得认出这些表现手法,分析它们的作用,说说用了啥手法、有啥效果,这样就能更全面地感受诗词的艺术魅力。
初中古诗词鉴赏答题一点都不难,只要掌握了这些技巧,多练练,答题的时候就能顺顺当当的。在古诗词的大海里畅快地游,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感情,体会传统文化的厉害。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古诗词鉴赏的路上越跑越远,收获超多知识和快乐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