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们想想啊,妈妈在那刷购物直播呢,女儿这边橡皮擦都把数学题擦出毛边了;爸爸看球赛嗷嗷欢呼,儿子的铅笔尖都在作文纸上戳出第17个洞了。这画面,就跟那按了快进键的默片似的,每天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里反复上演,太常见啦!
孩子咬着笔杆向咱求助的时候,咱倒好,在屏幕里迷失自我了。那些“马上就好”的承诺,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,咋都飘不到孩子的作业本上。心理学家发现,家长每分心10分钟,孩子完成作业的时间就延长23%。这数字一出来,感觉亲子关系的温度计都要凉凉了。
改变可以从一些小地方开始。上周三傍晚,我可看到奇迹了!爸爸把遥控器换成草稿纸,跟儿子说“这道题像不像我们上周钓到的怪鱼?”用这比喻给孩子讲应用题,电视荧光在父子俩的笑脸上都碎成星星啦。原来放下手机不是说不娱乐了,而是把快乐换了个样子。
咱也试试这些魔法时刻呗。把追剧时间分成三段,中间插15分钟陪孩子“作业探险”;用手机里的天文APP,把地理作业变成星际漫游。有一回妈妈用直播软件放梵高画展,女儿突然就说:“妈妈,星空和我的涂鸦好像在对话。”那一刻,客厅的空气都泛起彩虹色的涟漪了,老神奇了!
记住哈,陪伴可不是看离孩子近不近。孩子一抬头,咱让手机屏幕里映出咱的眼睛,别是综艺节目的字幕。那些重新拼凑起来的时光碎片,最后能在记忆里拼成一幅温暖的马赛克画。画里没有孤岛,只有两代人一起写的成长密码!大家都赶紧试试,改变起来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