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先来说说理解厌学这事儿。你家孩子要是突然不想上学了,就跟那被按了暂停键的闹钟似的,你肯定着急上火,心里头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。但你先别一上来就指责孩子,其实啊,厌学不是啥洪水猛兽,它就是孩子在向你发出求救信号呢!就好比人发烧是免疫系统在跟病菌战斗,孩子厌学可能就是心理在报警了,说不定是学业压力太大,家庭关系有点僵,或者是对自己没信心,又或者是对未来感到焦虑。
再说说家庭方面该咋整。咱家长得从“拯救者”变成“修复师”。首先啊,要学会倾听,你别老居高临下地跟孩子说话,蹲下来,看着孩子的眼睛,别一开口就问“为啥考这么差”,你可以问问“今天数学课有没有啥让你特别激动的事儿”。要是孩子说“黑板上的公式跟乱码似的”,你先别着急解释,你就说“听起来你就像被困在迷宫里出不来啦”。
咱们得调整对孩子的期望。别老盯着“重点大学”这个目标,把它换成“成长进度条”。你可以画张“能量地图”,横着的轴是时间,竖着的轴是情绪值,让孩子用不同颜色把每天的状态标出来,这样孩子心里那看不见摸不着的压力,一下子就变得能看见了。
还有啊,要跟孩子一起定“微目标”。别一上来就要求孩子“每天写三张数学卷”,你把它拆分成“今天和同学讨论一道题”。这就跟修生锈的齿轮一样,先滴点润滑油,再慢慢转动。孩子完成小目标的时候,你可别小气,狠狠夸他“你今天给自己按下重启键的勇气,简直无敌了”。
学校这边呢,老师也能出点力。可以搞个“情绪天气预报”,每天花5分钟让同学们用表情符号说说自己的心情。要是发现有同学连续三天心情都不好,就组织个“知识盲盒”活动,把知识点藏在好玩的任务里,让学习就像拆礼物一样,充满惊喜。
孩子自己也得学会调节。让孩子弄个“情绪急救包”,可以是写在纸条上的鼓励自己的话,也可以是放学路上的那棵梧桐树。焦虑的时候,对着树洞说“我知道你在,但咱可以慢慢来”。这就跟园丁照顾花一样,花蔫了,可不能直接拔了,得调整浇水量。
从长远来看,厌学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换挡期。那些暂时没了动力的孩子,说不定重启之后能爆发出超级惊人的能量呢!日本有个教育家佐藤学记录过一个事儿,有个孩子因为厌学休学两年,复学之后成了生物课代表,原来他休学的时候用显微镜观察了300种昆虫。成长可不是一直匀速前进的,它就像螺旋一样,是上升的。
咱总结一下,要解决孩子厌学的问题,得家长、学校和孩子一起努力。孩子说“我讨厌上学”,其实就是在说“现在的学习方式快把我压得喘不过气了”。咱用理解代替对抗,用陪伴代替催促,你就会发现,那些暂时停下来的日子,其实都在为下一次出发积攒能量呢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