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说说【闹脾气的三重密码】。第一重,生理闹钟失灵。五岁宝宝皮质醇水平会在日出前两小时偷偷升高,就跟体内藏了个叛逆的小闹钟似的。咱可以把闹钟换成轻柔音乐,或者用阳光来叫醒他们。第二重,情绪过山车。前一晚积累的分离焦虑在早上就像没拧紧的可乐,“噗”地一下就炸了。朵朵尖叫着“不要去幼儿园”,妈妈发现蹲下来和她平视,比啥说教都好使。第三重,权力争夺战。三岁孩子“我”字用得贼多,把选择权给他们,问“今天穿恐龙睡衣还是公主裙出门”,一下子就把战争变成游戏啦。
再讲讲【即时反应四象限】。一是分散注意力,闹剧闹大了,就掏出“魔法口袋”,里面有会变色的泡泡水,还有会讲故事的温度计。二是肢体语言密码,交叉双臂是防御,搭在孩子肩头就能融化坏情绪。三是情绪天气预报,问问孩子“你像打雷前的乌云,要彩虹抱抱不”。四是倒计时游戏,用手机拍“起床大作战”倒计时,让抗拒变成闯关游戏。
还有【习惯养成三部曲】。一是黄昏预演,睡前1小时玩“明日剧场”,用玩偶演入园流程,让未知变熟悉。二是晨间仪式,设计专属起床暗号,爸爸学怪兽,妈妈弄个毛线小花啥的。三是情感储蓄罐,每天存15分钟“无条件陪伴时间”,闹钟响时这些就是情绪缓冲垫。
七岁的阳阳第100次主动系好鞋带,爸爸在日记本上画了个笑脸。被闹钟切割的清晨藏着孩子成长的密语,他们要的不是完美早晨,而是愿意蹲下来听他们说“早安”的时光。大家不妨试试这些方法,说不定能让清晨的闹剧变成温馨的小剧场呢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