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先是渴望独立的“小大人”心理。从孩子成长来看,青少年正处在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期,他们就像刚学会扑腾翅膀的小鸟,一心想挣脱大人的保护,自己去天空里闯一闯。这时候家长还跟以前一样唠唠叨叨发指令,他们心里那股反抗的小火苗就蹭蹭往上冒。就说穿衣服这事儿吧,孩子想自己决定周末穿啥,可家长偏要按自己审美挑。孩子觉得自己有审美了,能对穿着负责,家长的干涉就是在挑战他们的独立性。于是,他们就用不听话来表达自己要独立的决心,不想再被当小孩,啥都让家长安排,就希望自己的想法和选择能被尊重。
还有寻求认同的叛逆心理。青少年有了自己的小圈子,朋友的看法对他们来说那就是“圣旨”。有时候,为了在朋友里显得“酷”或者被群体接纳,他们会故意跟家长对着干。有个孩子跟我说,他爸妈总让他远离成绩不好的同学,可他觉得那些同学特讲义气。为了不被朋友说成是“听爸妈话的乖宝宝”,他故意跟这些同学走得更近,把爸妈的话当耳边风。在他们心里,朋友的认可比家长的要求有吸引力多了。他们就靠这种叛逆行为证明自己融入了群体,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接着是积压不满的爆发心理。家长可能没注意,平时不经意的唠叨和批评,就像小石子一样,在孩子心里越堆越多。等这些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,孩子就像火山一样“轰”地爆发了。比如说家长老在孩子面前说“你看看人家某某,学习又好又听话”,时间一长,孩子就觉得自己在家长眼里啥都不是。这种长期的负面评价让孩子心里满是委屈和不满。这时候家长再提要求,哪怕是正常的要求,孩子也会因为之前的不满产生抵触情绪,变得不听话。他们就是用这种方式把心里积压的情绪发泄出来。
最后是自我意识觉醒的探索心理。青少年自我意识渐渐觉醒,开始思考好多问题,对世界有了自己独特的看法。在他们眼里,家长的经验和观念可不是绝对正确的,他们就想自己试试来验证一些事儿。就拿学习来说,家长觉得孩子就得按老师的方法学,可孩子偏想试试自己的方式。家长让孩子先复习再做作业,可孩子觉得先做作业,再根据作业问题复习效果更好。家长坚持自己的方法,孩子就坚持自己的想法,不听家长安排。他们就是想通过这种探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。
各位家长,了解了这些心理,咱就得换个方式和孩子沟通啦!多给孩子点独立空间,尊重他们的想法和选择;学会听听孩子的心声,理解他们的需求;别老唠叨和批评,用鼓励和支持代替指责。这样才能和孩子建立好关系,帮他们顺利度过这个充满挑战的成长阶段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