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孩子沟通玩手机问题的时候,可千万别一上来就劈头盖脸地指责批评。你得把孩子当成跟你平起平坐的小伙伴,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。找个合适的时间,像朋友一样坐下来,跟孩子唠唠手机对他们生活有啥影响。你可以问问孩子玩手机都玩些啥,是打游戏、看视频,还是跟朋友聊天。让孩子觉得你是真心想了解他们,而不是要把他们的手机抢走。
给你们讲个例子哈。有个家长发现孩子沉迷手机游戏,他没直接没收手机,而是在一次晚餐后,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聊。家长说:“我知道游戏老好玩了,你能跟我说说你喜欢这游戏啥地方不?”孩子一下就打开话匣子了,说喜欢游戏里的团队合作和挑战。家长接着说:“我懂你喜欢这些,不过老玩游戏可能会影响你视力和学习,咱一起想想办法,既能让你玩游戏,又不耽误别的事儿,咋样?”这么一沟通,孩子感觉被尊重了,也更愿意和家长一起想办法。
有些孩子可能压根不知道过度玩手机有啥危害,这时候家长就得用事实说话。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查资料,看看过度用手机对身体和学习有啥坏影响。比如说,长时间玩手机会让孩子近视、颈椎疼,还会让孩子上课走神,学习成绩下降。用具体的数据和案例,让孩子直观地感受这些危害。
曾经有个孩子,天天花大量时间玩手机,成绩那是“哐哐”往下掉。家长没一味指责孩子,而是和孩子一起在网上找了些研究报告,报告显示,每天用手机超3小时的孩子,学习成绩下降的概率比不玩手机的孩子高好多。孩子看到这些数据,惊掉下巴了,也意识到自己玩手机玩过头了。家长趁机跟孩子商量减少玩手机时间,孩子也容易接受。
在跟孩子说完玩手机的危害后,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定玩手机的规则。规则得明确具体,像每天啥时候能玩手机、能玩多久,啥情况下能玩。比如说,可以规定孩子每天做完作业后,能玩30分钟手机;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儿,玩1个小时。规则定好了,家长和孩子都得遵守,家长可不能自己破坏规则,也不能在孩子面前老玩手机。
有一对家长和孩子定了玩手机规则后,还做了个表格,把孩子每天玩手机的时间记下来。孩子要是遵守规则,就给点奖励,比如多玩10分钟或者给个小礼物;要是违反规则,就减少下次玩手机的时间。这么搞,孩子慢慢就养成好习惯了。
有时候孩子沉迷手机,是因为没啥别的好玩的事儿。家长可以给孩子找点别的乐子,让孩子生活丰富起来。可以鼓励孩子去户外运动,像打篮球、踢足球、骑自行车啥的;也可以让孩子培养点兴趣爱好,画画、唱歌、练书法都行。让孩子在这些活动里找到乐趣,就不那么依赖手机了。
有个孩子本来沉迷手机,后来家长发现孩子喜欢画画,就给孩子报了个绘画班。孩子在画画里找到乐趣了,花在画画上的时间越来越多,玩手机的时间自然就少了。而且孩子画画水平越来越高,人也更自信了。
在和孩子沟通玩手机问题的过程中,得充分信任孩子。相信孩子有能力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,遵守规则。孩子要是做到控制玩手机了,家长得赶紧鼓励表扬。比如孩子按规则玩完手机,主动放下手机去学习,家长就可以说:“你今天老棒了,能自觉遵守规则,我相信你以后会更厉害!”这么一鼓励,孩子就更有动力坚持好习惯啦。
有个孩子在家长的鼓励下,玩手机时间越来越少,学习成绩也提高了。家长经常跟孩子说:“我看到你为了控制玩手机可努力了,成绩都进步了,这都是你自己的功劳,接着加油!”孩子得到认可和鼓励,变得自律多了,都不用家长老提醒。
跟孩子沟通玩手机问题,家长得用对方法,要平等尊重孩子,用事实说明危害,定好规则一起遵守,给孩子找点别的事儿干,还要信任和鼓励孩子。只有这样,孩子才能正确对待手机,健健康康、快快乐乐地成长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