休学可不是逃避,它是重新调整的好机会。教育部规定,中小学生因为健康问题能申请休学,这规定就像一把钥匙,可好多人把它当成“退学”了。实际上,休学就像按下暂停键,让被作业、社交、青春期烦恼搞得晕头转向的孩子,有时间恢复心理能量。北京有个中学的心理咨询师记过一个事儿,有个学生因为校园霸凌休学半年,后来搞绘画治疗,又有了面对世界的勇气。
不过休学申请有三道坎儿。一是得有医学证明,医院开的心理或者身体健康诊断书,这是启动休学程序的“入场券”。二是得家校达成共识,班主任、心理老师还有家长一起评估休学的必要,别一拍脑袋就做决定。三是得有替代方案,休学期间的学习计划、职业体验或者心理咨询方案,这就是休学后的行动指南。
孩子说不想上学,可能藏着好多事儿。学业压力就像数学公式和英语单词堆起来的高墙,考不及格就觉得自己啥都不是。社交方面,课间操没人跟孩子说话,那孤独感比分数低还难受。还有“中考决定命运”这说法,到初二孩子就可能被压得没自信。
休学可不等于失败,它是教育的弹性实验。上海有个国际学校让学生休学3个月去参加社会实践。有个学生休学去搞动物保护,说喂流浪猫的时候,第一次觉得自己被需要。这种不一样的成长方式,正在重新定义教育。
孩子要休学,家长得从“监督者”变成“倾听者”。别一上来就灭火,别跟孩子说“别人都能坚持”,得问问孩子“最近啥事儿让你最难受”。也别当完美规划师,别给孩子定特别严的休学计划,陪孩子散散步,问问孩子“你理想中的生活啥颜色”。更别一个人做决定,找心理专家、教育顾问一起商量,让休学变成大家一起搞的教育实验。
杭州有个心理咨询机构的数据显示,78%的休学学生复学后成绩变好了,更重要的是,他们学会了在压力里找喘气的机会。就像被雨打湿的种子,歇一歇才能有劲儿破土。
教育可不是一条道走到黑,休学就像人生路上临时的驿站。等孩子带着新故事回学校,休学这段时间就成了孩子看世界的特别视角。所以家长们,孩子休学这事儿,咱可得好好琢磨琢磨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