记得有位父亲带儿子去踢球,孩子连续三次射门都偏出球门。父亲皱着眉头说:"你这技术太差了,连球都踢不进!"孩子低头跑开时,父亲却不知道自己正在摧毁孩子对运动的热爱。后来在心理咨询室,这位父亲红着眼眶说:"我总以为严厉是爱,现在才明白我错得有多离谱。"他开始学会在孩子进球时鼓掌,在失误时说:"没关系,我们再试一次。"
有些家长把鼓励变成了敷衍的客套。小雨妈妈每次看到女儿画的画都笑着说:"真棒!"但孩子把画撕掉时,她却说:"你又在发脾气了?"这种虚假的夸奖就像空洞的掌声,无法真正滋养孩子的自信。就像我曾遇到的一个案例,孩子在作文比赛中落选,妈妈却说:"你写得这么好,评委肯定没眼光!"结果孩子开始抗拒写作,甚至出现焦虑症状。
鼓励需要具体而真诚。当小杰在数学竞赛中拿到第三名,我建议他的妈妈不要只说"你真聪明",而是说:"你解出那道几何题的过程特别有条理,妈妈看出来了。"这种具体的肯定让孩子明白,努力比天赋更重要。就像我曾帮助过的一个家庭,父亲在儿子学自行车时,没有说"加油",而是说:"你掌握平衡的姿势比上次好多了。"孩子因此更愿意坚持练习。
面对孩子的挫折,鼓励更显珍贵。小美在舞蹈比赛中摔倒,妈妈立刻说:"没关系,我们回家再练。"而有些家长会说:"你怎么这么笨!"这种区别就像在暴雨中,有人递伞有人泼水。我曾见证过一个孩子因为妈妈的鼓励,从不敢说话到站在舞台上演讲;也看到另一个孩子因为缺乏鼓励,逐渐变得自卑孤僻。
鼓励的方式需要因人而异。有的孩子需要"你比上次进步了"这样的肯定,有的孩子则需要"我相信你能做到"的信念传递。就像我遇到的单亲妈妈,她每天陪女儿学画画,即使作品不完美,也会说:"你画的线条比昨天更流畅了。"这种持续的肯定让女儿逐渐找到了创作的乐趣。
有些家长把鼓励变成了控制工具。小林妈妈每次看到儿子成绩下滑,就会说:"这次考得好,下次就更好。"但孩子却说:"妈妈根本不知道我在想什么。"这种虚假的期望就像无形的枷锁,让成长变成痛苦的挣扎。我曾帮助过一个家庭,父亲不再用"你必须考第一"来要求儿子,而是说:"无论考得怎样,妈妈都为你骄傲。"孩子因此重拾了学习的动力。
鼓励不是万能的,但缺乏鼓励绝对会让孩子失去方向。就像我曾遇到的初中生,因为父母总说"你不够优秀",最终选择退学打工。而另一个案例中,父母每天说"你今天比昨天更努力",孩子在高考中取得了超出预期的成绩。这些真实的经历让我更加确信,鼓励是孩子成长路上最温暖的阳光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