咱先来说说叛逆这事儿。青春期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幅没拼完的拼图,前额叶皮层还没发育好呢,情绪那是说变就变,跟坐过山车似的。你看他们摔门而出、说话冲得要命,他们就是灵魂在找归属感,像刚离巢的小鸟,摇摇晃晃的。咱可不能劈头盖脸地训他们,得像一阵风,托住他们,别让他们摔着。
跟孩子对话也有讲究。你要是直接问“为啥不去上学”,这话就跟钢针似的,扎人!你得把问题拆一拆,变成像毛线团一样软绵绵的,比如说“今天早上的阳光让你想起啥啦”。要是孩子说“讨厌数学老师”,你别急着纠正,先接住这话,说“听起来你被误解了,是不是像被冷水浇了一样难受啊”。用“我注意到……”“我理解……”这样的话,让对话像条河,两边都能流起来。
家庭得是避风港,可别成了审判庭。一家人坐餐桌上冷战,那比刀割还难受。别老说“你看看别人家孩子”,你可以说“妈妈年轻时也逃过学,那天……”。要是起冲突了,弄个“冷静角”比你吼破嗓子都管用,在那儿放杯热可可、摆盆绿萝,有时候不说话比说话都好使。
学校也不是战场,是孩子成长的试验田。班主任办公室可以变成“秘密基地”,让学生用画画来汇报作业。老师蹲下来,跟学生眼睛平视,说“我需要你的建议”,比“必须遵守纪律”管用多了,能把孩子心里的希望都点燃。
孩子叛逆到其实是自我重塑的曙光。有的孩子三个月不上学,说不定人家是在找人生方向呢。咱别老焦虑孩子“荒废学业”,陪他种盆绿植,观察观察生长过程,或者用VR带他“逛逛”敦煌壁画。让学习回到探索的本质,书本就又有温度了。
深夜,你看看那台灯下,孩子缩在沙发角落,说不定人家正经历着超级大的变化,比咱想的都剧烈。教育不是修剪树枝,是守护种子发芽的勇气。只要咱理解孩子,像细雨一样滋润他们,再硬的冰棱到春天也得化!各位家长,都行动起来,好好理解孩子吧!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