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三,我这儿来了第17个因为“请家长”愁得不行的孩子。他们有的揪着皱巴巴的校服下摆,跟揪着救命稻草似的;有的把橡皮擦都捏出了裂痕,感觉那橡皮擦都快被捏得“粉身碎骨”了。为啥这么焦虑呢?原来是他们老师总在晨读的时候突然来一句:“请家长来学校一趟。”这就跟突然扔个炸弹在教室里一样。
这让我想起三年前有个叫小宇的男孩,他书包里一直备着三支红笔,为啥呢?老师说家长来了才能借。直到有一天,我发现他偷偷把红笔藏鞋垫儿底下了,我才明白,“请家长”这事儿对他来说,就跟打一场看不见硝烟的仗一样。
现在这教育现场啊,简直就跟演荒诞剧似的。有些老师把“请家长”当成万能钥匙,课堂纪律不好了,请家长;作业有问题了,请家长。就跟按按钮似的,一有事儿就按“请家长”这个按钮。上周五,咨询室里有个五年级的朵朵哭着说:“我妈每次来学校,我同桌都笑话我。”她哪知道,她妈在教室门口站那十分钟,都成全班同学茶余饭后的谈资了,跟看笑话似的。
这种教育方式啊,那伤害可大了去了。我见过被“请家长”贴上标签的留守儿童,书包里装着爸妈的道歉信,感觉他们的书包都快变成“委屈包”了;见过单亲家庭的孩子,每次“请家长”就变成爸妈的战场,家里都快“战火纷飞”了;还见过那些被反复“请家长”的孩子,开始故意捣乱来博关注,这都成他们跟世界交流的唯一办法了,就跟没别的路可走了一样。
教育本来应该是唤醒孩子灵魂的艺术,现在倒好,变成权力游戏了。“请家长”成了老师的常规武器,家长会成了批斗大会。咱是不是得好好想想,到底是孩子得改,还是教育方式得进化了?上周四咨询的时候,那个总被“请家长”的男孩突然抬头问我:“老师,如果我考满分,是不是就不用叫家长了?”这孩子问得我心里直泛酸。
咱啊,真该给“请家长”按下暂停键了。上周五教师培训会上,我就建议用“成长档案”代替“问题清单”,用“教育联盟”代替“告状热线”。当老师开始说“咱一起来看看小明最近的进步”,而不是“小明又犯错了”的时候,我瞅见窗外的梧桐树都轻轻晃树枝了,我觉着啊,那就是教育春天要来了的信号。咱是不是得一起努努力,让这教育的春天早点儿真正到来呢?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