快捷搜索:  11 创业 11 11 11 11 手机

高中生不想去学校正常吗

最近,很多家长发现孩子开始抗拒上学,甚至出现逃课、情绪低落的情况。这并非个例,而是当下许多家庭正在经历的现实。一位妈妈曾告诉我,她女儿每天早上都在床上反复问:"今天真的要上学吗?"语气里带着疲惫和抗拒,这让家长既心疼又困惑——难道青春期的孩子真的对学校失去了兴趣?

在校园里,有位叫小明的男生总躲在教室后排,课本永远合着。他不是逃课,而是每天早上都提前半小时到校,却在座位上发呆到铃声响起。班主任发现他最近的作业本上写着"今天不想写",而他的成绩却在班级前列。这种反差让老师也感到无奈,直到一次心理辅导课上,小明终于说出了心事:"我爸妈总说别人家的孩子都考得很好,可我明明喜欢数学,却总被他们逼着学文科。"

高中生不想去学校正常吗

另一个案例是小红,她因为转学后难以融入新环境,开始频繁请假。妈妈发现她书包里藏着几本漫画书,而她的课本却总是翻得旧得发卷。更让人心疼的是,小红在日记里写道:"我讨厌学校,因为那里没有我的朋友。"这种情感在青少年中并不罕见,当校园成为孤独的牢笼,逃避就变成了本能。

还有位叫小杰的男生,每天放学后都躲在天台看画,他的画作在校园艺术节上拿了奖,却因为父母坚持要他考重点大学,最终在心理咨询室里崩溃大哭:"你们知道吗?我画的每一笔都在逃避现实,可现实却让我不得不放弃梦想。"

这些案例背后,折射出当代高中生面临的深层困境。当"内卷"成为常态,当升学压力如影随形,当自我认同与社会期待产生冲突,厌学情绪就像暗流涌动的潮水。有位父亲曾分享,他儿子每次考试后都会说"我讨厌学习",但当成绩下滑时,又会默默补习到深夜。这种矛盾让家长陷入两难,却忽视了孩子内心真实的呐喊。

其实,厌学并非单纯的叛逆。就像小美,她总说"学校太无聊",但当家长发现她偷偷参加课外兴趣班时才明白,她的抗拒背后是对新鲜事物的追寻。又如小林,他逃课时总带着耳机听音乐,后来在心理咨询中才坦白:"我其实很享受音乐课,只是其他课程让我感到窒息。"

面对这种情况,家长需要学会倾听而非指责。有位妈妈的做法值得借鉴,她不再追问"怎么不去上学",而是每天陪孩子散步时问:"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?"这种温和的沟通方式,让原本抗拒上学的儿子逐渐敞开心扉。当家长意识到,厌学可能是孩子在用这种方式表达需求,而不是简单的不听话,教育的方式自然会改变。

教育的本质不是填满容器,而是点燃火焰。那些在课堂上昏昏欲睡的孩子,或许正在寻找属于自己的光芒。就像小杰最终在心理咨询中找到平衡,既坚持学业又发展艺术,他的画作开始出现在学校走廊,而成绩也稳步提升。这提醒我们,当教育开始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,厌学的迷雾终会散去。

您可以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:

  • 高中生不想去学校正常吗
  • 孩子写作业太拖拉怎么办
  • 对自己的孩子没有耐心怎么办
  • 孩子有抵触心理怎么办
  • 怎样跟女儿沟通早恋的问题
  • 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