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妈妈告诉我,她每天晚上回家,丈夫都窝在沙发上打游戏,孩子只能自己玩玩具。渐渐地,孩子发现妈妈对游戏不感兴趣,就开始偷偷玩爸爸的手机,成绩一落千丈。这种场景在现实中并不罕见,当父亲把游戏当作逃避现实的出口,孩子可能会在成长路上留下遗憾。
游戏成瘾的爸爸,常常把时间“藏”在虚拟世界里。比如,有位爸爸为了缓解工作压力,每天下班后就沉浸在《王者荣耀》或《原神》中,连晚饭都顾不上准备。孩子看着父亲的手机屏幕,从最初的“羡慕”到后来的“模仿”,开始偷偷摸爸爸的手机,甚至在课堂上偷偷玩游戏。这种行为背后,是孩子渴望被关注的心理需求,却变成了父母无法忽视的隐患。
更严重的是,爸爸的游戏习惯可能影响孩子的价值观。有位初中生的爸爸总是在游戏中追求“升级”和“胜利”,孩子开始把成绩、比赛也当成“通关”的标准。当一次考试没考好,孩子会像爸爸一样自责,甚至怀疑自己“没用”。这种将游戏逻辑套用到现实中的思维,容易让孩子陷入焦虑和自我否定的漩涡。
但并非所有游戏都带来负面影响。有的爸爸会把游戏当作亲子互动的桥梁。比如,有位父亲带着孩子一起玩《动物森友会》,在游戏中种树、建房子,孩子反而学会了规划和耐心。这种适度的陪伴,让孩子感受到父亲的温度,而不是冰冷的屏幕。
游戏成瘾的爸爸,往往忽略了孩子最真实的情感需求。有位爸爸总说“等我打完这局就陪你”,结果孩子等来的却是“下次吧”。久而久之,孩子学会了用“等待”来麻痹自己,甚至开始对父母失去信任。这种情感疏离,比游戏本身更伤人。
其实,游戏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父亲的内心世界。当爸爸在游戏中寻求刺激,孩子可能在现实中感到无聊;当爸爸在游戏中逃避责任,孩子可能在成长中失去方向。作为父母,不妨问问自己:我是否把游戏当成了生活的全部?孩子是否在期待一个更真实的你?
改变并不需要轰轰烈烈,从每天放下手机10分钟开始,陪孩子聊聊天、读读书。你会发现,当父亲的注意力从游戏转移到孩子身上,孩子的眼神也会变得明亮。这不是牺牲,而是选择——选择用真实陪伴,代替虚拟逃避。
最新评论